关于对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96号提案的答复 -凯发app平台官网

今天是:

关于对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96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 : 011337127/2024-25354 文       号 :

主题分类: 劳动就业 发文单位: 咸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名       称: 关于对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9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4年09月30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陈荣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技能培训一体化 助力城镇产业双集中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该提案由咸宁市人社局主办,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经信局、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咸宁职教(集团)学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咸宁高新区管委会协办。为做好提案的办理工作,我局组织人员进行调研论证,4月30日召开局党组会议研究,指定由局就业职建科负责办理。7月16日召集会办单位召开提案办理会商会议,综合会办单位意见。

首先,非常感谢您关注咸宁市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您提出的推进技能培训一体化系列措施,符合县市区实际,对促进“双集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关于扶持发展“龙头”院校的建议。一是面向市场需求,开展技能人才培训评价。聚焦服务重点产业发展,鼓励咸宁大中专院校依托院校师资、专业、场地等优势,主动面向社会培训需求,开设培训项目,建设项目库、师资库和教材库,重点开设电子商务、养老护理、育婴师、护工等专业的培训项目,面向企业职工、高素质农民、退役军人、毕业大学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失业人员等群体开展各类培训,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2023年,全市人社部门开展补贴性就业创业培训30595人,开展企业在岗职工培训4770人。落实国家“1+x”证书制度,湖北科技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新产业技师学院等均建立了职业资格鉴定中心,面向在校生和社会人员开展职业资格认定、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服务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和咸宁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加强战略协作,组建鄂南技工教育联盟。加强市内重点高校、职校在人才培养、服务企业、培育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提供师资和高质量的培训服务。探索组建公办、企业办、民办三类技工教育联盟,让企业实质性、全过程参与办学,实现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由“被动接收”变为“主动参与”。指导湖北新产业技师学院牵头,其它技工院校为基础,湖北三赢兴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映广文化传媒投资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1家行业协会及1家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区域性、非盈利性的非法人产学联合体,力争通过资源共享、校企间深度合作,探索技工教育联盟化办学模式,促进技工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5月17日,举行鄂南技工教育联盟成立仪式。三是深度校企融合,强化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合理设置培训科目(工种),做大做强特色专业,重点培训机构,树立培训品牌,市区一体培育职业教育“龙头”院校,为我市大健康等特色支柱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技能人才保障。充分发挥大师工作室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能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2023年,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赫焕丽等所在单位获评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个,累计培训1578人次,带徒30人,18人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

(二)关于推动师资全域共享的建议。一是紧扣人才需求,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对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对接咸宁市“334”产业集群,完成了学校“十四五”老年服务管理、康复治疗、护理、婴幼儿托育服务、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无人机应用、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技术等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编制,有效对接了咸宁产业链环节的人才需求。截至目前,园林技术、物流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学前教育、建筑工程技术已入选国家骨干专业、湖北省新兴战略支柱产业专业和湖北省高水平专业群。全市中职学校根据咸宁产业布局变化,优化专业配置,动态调整专业结构,新增设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幼儿保育等专业,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进一步契合,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二是优化人培方案,科学设置课程标准。引导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新课程,将专业岗位新技术、新工艺引入课程,结合企业工作流程,校企共同开发系统,优化实训课程体系,实施教学考核与质量监控。对接行业标准,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落实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规定,鼓励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进行教学指导,继续推进“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2023年新增认定首批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655人。三是灵活市场调配,实现职业技能培训师资共享。充分整合利用师资力量,强化职业培训质量,采用兼职共享的方式,协调各培训机构进行兼职教师资源共享,按照培训科目和培训时间灵活进行调配。现有培训机构按要求都配备了一定的专职和兼职教师,专职教师主要为本机构服务,兼职教师在各自单位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可根据专业特长利用空闲时机开展交流服务进行教学。截至目前,全市人社部门定点培训机构79家,培训师资1418人(专职教师945人,兼职教师473人),开设有数控模具、电工焊工、厨师面点、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美容美发、种养殖技术等100余个培训专业,基本涵盖培训需求主要工种类别。

(三)关于完善服务购买机制的建议。一是引入高端培训资源。培养储备本土师资队伍,选送培养一批接地气、熟悉产业行业的创业讲师,逐步建立具有咸宁特色的高素质培训师资队伍。农业农村局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上海交大、中国农大,华农承办农业“头雁”和领军人才等高端人才培训工作,用走出去的方式,引进外来“高师”,推动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师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和流动,提高师资资源的利用效率,解决高层次培训师资不足和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不断提升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和效果。聚焦农业5大主导产业,投入资金152万元,优选60人参加头雁培养、16人参加领军人才等农业高层次人才实施培育培优人才项目。二是深化高素质人才培育。鼓励民办培训机构前往咸宁职业院校等高校以及优质培训机构进行学习,针对师资力量不足的专业通过协商沟通,进行兼职聘任相关专业的培训讲师或购买技能培训服务,促进培训专业的多样化发展。农业农村局以农为本,向需而行,聚焦农业领域产业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开设符合我市产业发展需求的“水果产业带头人班”、“抖音电商班”、“稳粮保供产业带头人班”、“中药材产业班”等培训班,设置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的特色农业产业课程,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继续实施“一村多”培养计划,2023年,招录“一村多”学员223人,全市905个行政村定向培养了2289名农村大学生。投入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资金182万元,培育高素质农民680人。三是推进一批康养项目落地。由湖北文旅集团与咸宁职院合作,共同打造养教结合、以教促养的养老服务综合体,2024年4月1日与湖北康养集团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康养实训基地(附属康养中心),5月23日,揭牌共建“湖北康养产业学院”。以湖北文旅康养集团与咸宁市人才集团(筹建中)共同组建合资公司,整合咸宁职院、养老服务机构等资源,搭建养老护理人才供应链平台,深化人才链与产业链融合,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护理专业人才队伍。5月9日,将嘉鱼县纳入全省养老服务平台管理运营试点地区。四是推进“一家一护”工程。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打造以护理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切实做好养老护理员培养工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累计完成1.5万人次养老护理员培训和2000余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四)关于延伸联办共育链条的建议。一是推动联办共育,开展政校行企深度合作。积极支持企业与培育院校共建实训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等等,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在规模大用工多效益好的企业挂牌,实现学校理论教育工厂实际操作无缝对质,培养学历高、懂管理、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吸引大学生留咸工作。充分发挥民办技工学校灵活性大、就业率高和与产业紧密合作的优势,引导学校和企业开展“订单班、定向班”等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和课程,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专业,动态调整护理、康养、托育、家政等人才紧缺的专业设置和招生工作,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围绕叉车司机、机械加工、焊工钳工、模具制造等工种(职业)方向开展课程设计、技能培训、以训送工等方面合作,以新型学徒制、劳动预备制等培训模式把培训设在学校,或把课堂设在车间。目前已为湖北三环、湖北三胜、湖北志特、奥瑞金、福人药业、黄鹤楼酒业、殴朗机械、志研自动化等企业培训多名中青年技工人才,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二是延伸培育链条,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培育的后期管理和跟踪服务工作,搭建校企合作与订单合作的桥梁,通过对接平台搭建,促进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确保培训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如赤壁、咸安等地专门为辖区内特色优势企业如维达力、捷优信达等在咸宁职院开设了订单班,配套专项资金进行扶持对订单班学生给予补贴,实现企业与学校共建合作,提升职工学历、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企业工作。农业农村局引导农民成立协会、联合会、产业联盟等组织,促进农民抱团发展、对接市场、促成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与赤壁市两山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湖北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通山县南林镇石门村村民委员会成功签约合作,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也带动工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五)关于消除信息贯通障碍的建议。一是畅通企业沟通渠道。积极开展百名人社干部联百企活动,在政策落实、招聘用工、人才培养实行一对一帮扶,定期深入企业走访,发放惠企政策汇编,收集企业意见建议摸清需求,开展现场专项咨询答疑,运用“互联网+人社”,招聘求职网上发布,培训机构培训班线上线下适时更新,根据时间节点及时开展“送岗位、送培训、送信息、送服务”下基层活动,不断提高人社惠民利企政策知晓度。二是动态调整发布信息。充分利用网上招聘平台、线下零工驿站等平台发布招聘信息,主动对接培训学校,组织已经培训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招聘会,指导学校适时调整培训专业、促进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需求相结合。引导培训学校动态发布培训项目、就业渠道(岗位),通过人力资源市场调剂,引导有就业意愿、培训意愿的劳动者参加各类就业创业培训。企业定期向学校发布缺工信息,学校动态“以训送工”,双方互联互通,有效解决企业技工培养难和招工难问题。三是拓展宣传渠道。充分利用春节期间人员返乡、大学生寒假等有利契机,扎实开展“春风行动”系列招聘活动,收集全市规上企业、重点项目以及产业链重点企业面向大学生等群体提供的优质岗位。抢抓毕业“窗口期”、助力高校“就业季”,大力推进“才聚荆楚·百县进百校”就业促进专项行动,组织企业前往校园开展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常态化解决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问题,吸引更多大学毕业生来咸在咸就业,引进和储备一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2024年,全市已举办“春风行动”招聘会141场,服务各类用人单位4786家次,发布各类就业岗位7.81万个次,实现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6838人。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鼓励整合职业培训资源。推动政府、培训机构、企业发挥各自优势,鼓励培训机构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生源、场地、设备、师资力量等方面加强沟通合作,开展针对性培训,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弥补场地设备和师资力量不足的困难,确保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支持多渠道促灵活就业。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适应就业形势的新变化,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大规模培养劳动力,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把劳动力的数量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努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问题。

(三)强化产教融合联合办学。推进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合作、协同发展,让“产”和“教”在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充分融合,发挥各自优势,搭建育人平台,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保障机制,培养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

(四)培育本地培训企业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培训产业建设,引导各类社会资本进入培训产业领域。支持打造培训行业特色品牌,促进本地培训产业聚集。建立培训产业竞相发展、链条完整、服务全面的“培育+就业+创业”生态圈,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五)建立高校人才联络机制。建立“1+n”多方联络机制,开展本地户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登记和就业跟踪服务,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回咸就业和创业做前期准备。跟踪了解大学生的培训、创业和就业需求,提供人才引进、技能培训、创业辅导和就业咨询等精准服务。

(六)加强职业技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讲解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法规政策,大力宣传“靠技术吃饭、用手艺致富”的理念,引导鼓励毕业大学生、返乡创业青年、退役军人、失业人员、农民等各类社会群体参加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努力提高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咸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7月24日


主管领导:廖白龙         联系电话:8235986

经办人姓名:延学军       联系电话:8236009

邮政编码437100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1份)  

市政府政务督查室(2份)(纸质版送市政府大楼227,正式文件扫描件和电子文档反馈至督查系统)


附件:
"));
网站地图